人民幣一枝獨秀 國際化小步快跑
近段時間以來,美元指數一路高漲與主要非美貨幣的跌跌不休,再度成為全球金融市場關注焦點。其中,以日元等為代表的部分經濟體貨幣,更重啟了新一輪“貶值競賽”。在此大背景下,人民幣匯率卻持續(xù)表現(xiàn)強勢。對此,觀察人士表示,當前人民幣在保持幣值堅挺的同時,在貨幣互換、離岸中心建設、與主要非美貨幣直接交易、滬港通、資本輸出等舉措推動下,國際化力度也在進一步加大。相關舉措疊加人民幣的強勢周期,不僅使人民幣的國際化事半功倍,也使得中國產業(yè)資本更進一步融入全球市場,并促進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中國資本市場的全球化得到更好推進。整體來看,處于強勢周期中的人民幣,正迎來一個十分有利的國際化時間窗口。
人民幣匯率一枝獨秀
受美元加息預期階段性轉強、美國經濟基本面持續(xù)改善、部分外向型經濟體不斷貶值本幣等因素推動,自今年7月以來,美元指數一路震蕩上漲,迎來了近年來十分罕見的一波趨勢性強勁上漲。數據顯示,相較于6月末80點下方的低點,下半年以來美元指數最大階段性漲幅高達10%以上。而與此同時,受經濟增長依舊疲弱、貨幣寬松力度持續(xù)加大等因素打壓,歐元、日元、澳元等全球其他主要發(fā)達經濟體貨幣,近幾個月以來快速走軟。此外,在新興市場方面,由于債務壓力加大、經濟增速顯著放緩、局部地緣政治風險增大等利空因素沖擊,俄羅斯盧布、印度盧比、巴西雷亞爾等主要新興經濟體貨幣,則出現(xiàn)了劇烈的貶值。
另一方面,在近階段全球主要非美貨幣一邊倒走弱的同時,以日元為代表的主動性“貶值大戰(zhàn)”也若隱若現(xiàn)。在日趨激進的量化寬松政策刺激下,日元對美元匯率猛烈下跌近20%,為日本出口贏得了巨大的價格優(yōu)勢。而在此期間,韓國、德國等部分國家則直言不諱地抨擊了日元“以鄰為壑”的惡性貶值。
值得注意的是,在多個經濟體或明或暗地壓貶本國貨幣的背景下,人民幣匯率卻意外持續(xù)大幅走強。數據顯示,盡管貨幣當局公布的中間價整體較為平穩(wěn),但自7月以來,人民幣對美元的即期匯率最大階段性升值幅度高達1.66%。即便上周末央行推出降息的寬松猛藥,本周人民幣匯率整體仍舊表現(xiàn)平穩(wěn)。統(tǒng)計數據進一步顯示,在全球主要非美貨幣、新興市場貨幣均出現(xiàn)大幅度走貶的背景下,下半年人民幣對歐元、澳元、日元等一攬子主要非美貨幣,累計升值幅度普遍在10%以上,可謂“所向披靡”。
國際化已駛入快車道
在上周五央行宣布不對稱降息的當日,由國務院發(fā)布的《關于促進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轉型升級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若干意見》也同時發(fā)布。該政策的主要內容就是鼓勵在符合條件的國家級經開區(qū)內,開展人民幣資本項目可兌換、人民幣跨境使用、外匯管理改革等方面試點。事實上,近段時間以來,我國相關政府部門在貨幣互換、離岸中心建設、與主要非美貨幣直接交易、加大資本輸出、滬港通等有關人民幣國際化的事項上,均加快了推進步伐。
11月8日,中國人民銀行與加拿大中央銀行正式簽署規(guī)模為2000億元人民幣/300億加元的雙邊本幣互換協(xié)議,同時授權中國工商銀行(加拿大)有限公司擔任多倫多人民幣業(yè)務清算行。而在此前的11月3日,中國央行與卡塔爾央行剛剛簽署了人民幣350億元規(guī)模的貨幣互換協(xié)議。據不完全統(tǒng)計,截至目前,自2009年7月開展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試點以來,過去5年多時間里中國累計與26個境外央行或貨幣當局簽署雙邊本幣互換協(xié)議,總額度近2.9萬億元,其中僅今年11月就新簽署了兩份雙邊本幣互換協(xié)議。
在人民幣貨幣互換顯著加快的同時,人民幣與其他主要非美貨幣的直接交易也在加速推進。繼今年10月末新加坡元成為第9個與人民幣實現(xiàn)直接交易的世界主要貨幣后,有消息顯示,今年12月1日起人民幣將與韓元開展直接交易。這意味著僅僅不到兩個月的時間里,與人民幣進行直接交易的貨幣將增加到10個。
另一方面,人民幣在離岸中心的建設也在大幅加快。在過去的一年里,亞洲以外的最具規(guī)模的人民幣離岸市場正在歐洲逐步成形,首只人民幣主權債券日前已在倫敦成功發(fā)行。此外,11月以來,加拿大、澳大利亞也均設立了本國的人民幣離岸中心。
與此同時,來自興業(yè)證券等多家研究機構的最新分析觀點也指出,當前人民幣幣值持續(xù)保持穩(wěn)定,在產業(yè)資本和金融資本的持續(xù)輸出等方面,也有助于人民幣國際化的深入推進。近期政府力推“一路一帶”,并設立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和絲路基金作為對外投資的融資主體,正是基于這種長期戰(zhàn)略變化的考量。
除此之外,此前市場熱議的“滬港通”以及其他一些有關人民幣資本項目開放的最新政策創(chuàng)新,也同樣反映出人民幣出海步伐的加快。
出海成功有待市場接納
對于近階段人民幣在幣值堅挺背景下的“小步快跑”出海,分析人士一致認為,相關舉措的快速推進整體將有助于人民幣國際化的進一步加快,而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人民幣還需在成為儲備資產、更多地得到市場主動接納等方面做出努力。
對于人民幣與其他貨幣互換和直接交易的加快,來自農業(yè)銀行戰(zhàn)略規(guī)劃部的觀點認為,相關舉措將有利于人民幣擺脫“美元錨”,完善人民幣匯率機制,有助于人民幣國際化的推進。
興業(yè)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表示,下一步人民幣國際化的重點,一方面是推進貨幣互換經濟體的貨幣當局宣布將人民幣納入儲備資產,另一方面則是繼續(xù)推進與其他經濟體貨幣當局的貨幣互換,并要求其納入儲備資產。此外,該人士同時認為,相對于美元、歐元、英鎊、日元等貨幣,目前人民幣要成為全球性主要貨幣,還需要在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中最終加入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子實現(xiàn)“龍門一躍”。作為IMF創(chuàng)建的一種儲備資產和記賬單位,SDR是IMF分配給會員國的一種使用資金的權力,可以同黃金以及其它國際貨幣一樣充當國際儲備。
上海證券研究所首席分析師胡月曉指出,當前人民幣國際化的需求在很大程度上還是因中國的巨額外匯儲備而生。因此,人民幣國際化成功的標志將是成功“脫鉤”外匯儲備。近階段官方的雙邊互換協(xié)議,更多的僅是象征意義,對自發(fā)的市場行為推動作用有限,未來人民幣國際化還需在得到市場更多主動接納方面進行努力。另一方面,在大力推廣的政府間雙邊互換協(xié)議和海外人民幣清算中心建設之后,后續(xù)離岸市場的建立和完善、人民幣的國際清算體系建設將更為重要。
掃描二維碼 關注我們